交通運輸用地占比最大
(資料圖片)
住宅用地計劃供應659公頃
此次供地計劃,嚴格執行國家供地政策和用地標準,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和低效用地盤活力度,優先供應已批未供和收回收儲建設用地。推進城市更新,實施差別化土地供應政策,深化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,強化建設用地全生命周期監管,實現土地節約集約高質量利用。優先安排省市重點項目以及民生保障、交通水利、生態保護、產業轉型、科技創新等領域項目用地需求。分區(市)結合存量情況和去化周期,合理安排滿足居民住房需求的商品住房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,并單列租賃住房供應計劃。
具體來看,青島市202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總量4672公頃。其中,住宅用地計劃供應659公頃,占總量的14.1%;工礦倉儲用地計劃供應1262公頃,占總量的27%;商服用地計劃供應268公頃,占總量的5.7%;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計劃供應439公頃,占總量的9.4%;交通運輸用地計劃供應1914公頃,占總量的41%;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計劃供應130公頃,占總量的2.8%。
住宅用地中,商品住宅用地計劃供應456公頃,占住宅用地供應量的69.2%;保障性租賃住房用地計劃供應42公頃,占住宅用地供應量的6.4%;其他住宅用地計劃供應161公頃,占住宅用地供應量的24.4%。
西海岸、膠州是供地大戶
市南計劃供地量僅占0.2%
此次計劃,銜接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,堅持“環灣引領、組團布局、藍綠交融、網絡支撐”空間發展戰略,圍繞“一區、兩極、兩城、多點”的市域城鎮發展格局,一體化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優化,更好的支持功能布局調整、產業轉型升級、城鄉融合發展,助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作用。
另外,聚焦環灣地區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,將土地供應與各區(市)近期發展重點結合,與產業鏈和供應鏈發展需求結合,充分考慮城鄉融合發展。按照集中成片建設的要求,確定重點片區范圍并集中推出地塊。將交通便捷、配套齊全作為租賃住房選址的重要因素,以土地精準保供,促進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。
從各區(市)供應情況來看,西海岸新區(含自貿片區)計劃供應1268公頃,占總量的27.2%;膠州市計劃供應919公頃,占總量的19.7%;城陽區計劃供應538公頃,占總量的11.5%;即墨區計劃供應534公頃,占總量的11.4%;萊西市計劃供應324公頃,占總量的6.9%;平度市計劃供應300公頃,占總量的6.4%;李滄區計劃供應246公頃,占總量的5.3%;嶗山區計劃供應224公頃,占總量的4.8%;市北區計劃供應158公頃,占總量的3.4%;高新區計劃供應149公頃,占總量的3.2%;市南區計劃供應12公頃,占總量的0.2%。
應保盡?;A設施和民生工程
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應
在供應導向上,計劃提到嚴格落實節約集約用地要求。按照節約集約、從緊把握、優先用好存量的原則,優先供應已批未供和收回收儲建設用地。系統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,加快居住類地段的更新利用,推動存量工業用地復合改造。
應保盡?;A設施和民生工程。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、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項目、民生項目等用地能供快供,完善城市功能,提升城市品質。
精準保障產業發展用地。落實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攻堅行動要求,劃定工業用地約500平方公里總量控制線,優化工業用地空間布局,深化工業用地“標準地”改革,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。
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應。分區(市)結合存量情況和去化周期,合理安排商品住房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,繼續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。優化空間布局,對人口導入量大、職住平衡問題突出以及重點產業集聚的地區,選擇交通便捷、配套完善的優質地塊加大、加快供應。
加快推進擬供地塊前期工作
定期公布存量住宅用地信息
在保障措施上,計劃提到,明確分工協同推進。各區、市政府(管委)是實施供地計劃的責任主體,應將全年任務倒排時間表,加快推進2023年擬供應地塊的征收、規劃、土壤污染、文物等前期工作,確保計劃落實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強統籌協調和跟蹤調度,確保計劃有序實施。市直相關部門建立共同責任機制,提高辦事效率,配合落實土地供應計劃。
嚴格信息公開發布。建設用地年度供應計劃報經市政府批準后,上報自然資源部備案并向社會公開。對于住宅用地,分批次發布擬出讓詳細清單,提前公開出讓信息,并定期公布存量住宅用地信息,穩定市場預期。
加強計劃跟蹤管理。按照“年度計劃統籌、季度計劃實施”的原則,每季度末制定季度供地計劃并對上季度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分析,以項目為抓手,加強統籌協調,會同相關部門靠前服務,并聯推進前期各項手續辦理。
強化落實督導機制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建立計劃執行督導機制,加大對各責任主體推進落實情況的總結分析,通過定期召開專題推進會,對計劃落實進度較慢的地區定期提醒,并逐項目明確責任,著力解決計劃執行過程中的具體事項和具體問題。
關鍵詞:
版權與免責聲明:
1 本網注明“來源:×××”(非商業周刊網)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。
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,文責自負。
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,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4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。